關於協會

2017年7月18日 星期二

溫和的堅持

中華健康促進暨兒童發展專業協會  陳淑敏理事

一個在上海早療機構
個案實務的經驗分享—溫和的堅持
個案:
6歲自閉症男童,有口語,嚴重固著行為,固執易怒,不順意會生氣暴怒、暴打、咬人。



圖片取自:https://goo.gl/xn92Po

行為事件:
早療機構午餐時間,碗裡放了孩子不喜歡的南瓜,孩子暴怒一邊重複我不喜歡南瓜、我不喜歡南瓜後,猛打還咬在一旁陪伴的媽媽。

第一階段:(隔離刺激-南瓜、媽媽)
處理:立即將孩子抱離媽媽
孩子反應:從站姿掙扎到躺地上舞動全身,想衝回媽媽身邊。
處理:站或蹲或坐配合孩子的姿勢,抓住孩子雙手,阻擋孩子離開原地,雙手抓住孩子但配合孩子舞動雙手不特別用力固定孩子的雙手,同時「溫和而堅定」的「重複」告訴孩子,想回媽媽身邊沒問題,只要你安靜下來我們就回去,老師知道你現在雖然很激動,但是你懂只是需要時間轉換情緒,沒關係老師陪你、等你放鬆心情。

第二階段:(創造經驗)
等待暴怒孩子些微喘息,抓住時機立刻告訴孩子:你很棒有努力控制情緒,老師看見了。
孩子反應:愣了一下,再度失控~
重複第一階段處理過程,等待孩子⋯



圖片取自:https://goo.gl/jMQ8gA

第三階段:(要求與堅持)
歷經數次重複喘息或安靜後的失控,孩子在溫和的堅持後,終於妥協願意停止掙扎。
處理:口頭稱讚,並要求孩子輕輕說:我要找媽媽後微鬆手準備帶孩子回頭找媽媽。
孩子反應:老師ㄧ鬆手,立刻想衝向媽媽。

第四階段:(堅持與要求)
處理:重新抓住孩子帶回原位,要求孩子輕輕的說我要找媽媽並告知要慢慢走,不可以用跑的。
孩子反應:再度失控。

第五階段:(堅持與要求)
處理:反覆第二階段處理原則,溫和的堅持、提醒媽媽的愛、創造機會稱讚孩子。
過程:孩子再度ㄧ而再再而三的挑戰老師的堅持,直到願意乖乖配合、慢慢跟在老師旁邊走回去找媽媽。
孩子反應:
孩子慢慢走回媽媽身邊後,再度暴怒把對剛剛無奈的配合怒氣發在媽媽身上,咬、打、抓。

第六階段:(堅持與要求)
處理:扒開緊抓住媽媽的孩子,帶回原地。根據孩子的反應重新反覆階段ㄧ、二、三的處理程序。
孩子反應:再度出現原掙扎行為,但也再度慢慢願意配合溫和的堅持。
配合所需時間:「快速縮短」。

最後結果:歷經約一個半小時的堅持,孩子乖乖回到媽媽身邊。午餐過後由老師牽著孩子的手慢慢走到二樓休息室午睡。

後續行為反應:午睡後,媽媽學習老師的方式,順利將孩子安靜的帶出休息室,並帶著孩子到教室跟媽媽坐在一起聽課,孩子乖乖的在位置上非常認真的聽完3個小時的演講,沒有哭鬧表現穩定。



圖片取自:https://goo.gl/FXUjZx


處理行為問題重點與原則:
(壹)當下處理:
(一)解構孩子的行為問題,刺激物、情緒、情境、事件,有些要優先處理,有些可以合併處理,掌握處理的順序才是關鍵。

(二)處理程序
因為孩子想用「情緒」操控大人,
所以處理的是孩子的「情緒」。
因此首先隔離「刺激物」離開「刺激元素」,孩子離開後把南瓜移開,將處理重點聚焦在「情緒」。
技巧:
1、創造孩子自我控制情緒的情境獲得鼓勵與下台階的機會。
2、語氣溫和態度堅持對孩子動之以情,不讓自己的行動或語氣成為刺激孩子發展情緒的因素。
3、盡量不浪費力氣只讓孩子沒辦法離開原地,如:手握孩子雙手不用力只隨孩子雙手擺動不讓孩子雙手離開自己的手就可以,必要時使用四肢緊抱孩子的方式,藉由緊抱或放鬆表達自己的堅持度。
4、適時的使用雙眼「溫和」直視孩子。
5、強調相信孩子懂,只是需要時間控制轉換情緒,也相信孩子要努力控制自己的心。
目的:傳達沒有要懲罰你,因為愛你所以希望你不要生氣。

(貳)事後教育:
1、等待孩子可以控制情緒之後,讚美孩子的控制情緒的表現。
2、同理孩子面對不喜歡食物的厭惡情緒,告訴孩子可以有不愛吃的食物,但是要用正確的方式表達。
3、接續創造機會或者使用繪本等,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練習、學習正確的表達。

容易犯的迷失:
把焦點放在「吃南瓜」,或者直接聚焦要「好好的說」,或者堅持在不可以挑食。
而不是幫助孩子先「穩定情緒」。
讓孩子直覺反應被「怪罪」「懲罰」而先產生更高的負面情緒。
有時候孩子的情緒不見得是因為食物的關係,而是因為媽媽在不該出現的時間出現,或者其他因素。
所以孩子要練習的是面對突如其來事件的「情緒控制」,而不是單一南瓜事件的反應。
刺激物不只是事件或者是物體,人也可能成為刺激物。
孩子的器質是先天的特殊性,我們要協助孩子面對自己的特殊性,與自己的特殊性和平共處,而不是讓自己的特殊性加成變成更大的障礙,更不是懲罰孩子天生的器質。

事件地點在機構,所以由老師直接處理。
如果在家裡,家長要如何處理?
其實處理行為問題的重點ㄧ致,如上面所述。

家長在家裡也可以跟老師一樣,把孩子抱離開現場後,抓住孩子的雙手不讓孩子攻擊你或者他自己。

然後溫和而堅定的告訴孩子:
媽媽非常愛你,不喜歡吃的東西可以好好的說,不可以尖叫、不可以打媽媽、不可以咬媽媽,我會痛也會傷心。你現在情緒非常激動我知道,沒關係慢慢放輕鬆,媽媽等你。



圖片取自:https://goo.gl/qkjeCa

反覆告訴孩子這些話,當孩子哭累、吵累喘息換氣安靜的當下,趕緊告訴孩子:你很棒有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鼓勵孩子。

孩子的反應可能會如對老師的反應一樣,也可能更好。
不管如何,您要堅持處理的步驟一步一步來,先達到可以安靜慢慢走再回到飯桌,然後可以安靜讓您將不喜歡的食物拿開。(可以先將不喜歡的食物移開,也可以回來再移開,要依據孩子當下情緒的強度與處理前面步驟所需要的時間)

等孩子有了穩定的情緒反應後,再來學習正確的表達方式。

也就是先處理情緒,等待情緒表現穩定後,再學習正確的表達方式。

不要想一次要求太多,孩子會反應不過來,你會挫折孩子也容易放棄自我要求。

Ps.每個孩子當下的反應不同、認知與特質也不盡相同,處理方式無法一概而論,僅供大家參考。
沒有親眼看見孩子的反應,任何人都很難告訴您正確的方式,家長要慢慢學會理解孩子的反應、預期孩子的反應,才能有效幫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